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校团委于7月中下旬组建“青衿砺行寻红脉,碧水丹心建新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团。实践团由13名师生组成,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的足迹,赴集安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以“红色吉林”为主题,把“大思政课”开在祖国大地上,在追寻历史脉络、感悟红色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重走抗联老路 赓续爱国情怀




东北抗联老岭根据地系杨靖宇将军率第一路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三大核心根据地之一,至今留存大量抗联遗址、遗迹及纪念设施。实践团师生首站抵达该地,依次踏访战地指挥部、棋盘遗址、兵营遗址、野战医院、将军亭及东北抗联老岭根据地展示馆,并肃立瞻仰长岗战斗纪念碑。随后,全体成员集中观看纪录片《杨靖宇在集安》,重温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深切体悟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救国救民”的伟大精神。通过本次现场探访学习,实践团师生仿佛亲身经历了东北抗联的峥嵘岁月,深感和平之可贵,进一步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历史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
参观后,实践团在展示馆进行揭牌仪式,旨在促进合作共建,共同努力为学生搭建持续提升爱国主题教育的平台。
探访边陲风光 感悟时代精神

第二站,实践团师生赴鸭绿江国门景区开展现场学习调研。该景区系吉林省内唯一集铁路、公路双口岸于一体的边境国门景区,红色文化长廊生动再现集安红色历史,重点聚焦抗美援朝时期的光辉篇章。1950年10月16日,首批参战部队自集安横渡鸭绿江,由此铸就“抗美援朝第一渡”的不朽英名。师生依次考察下解放桥头堡旧址、鸭绿江公路国门及铁路国门,重温那段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深切感受国门的庄严神圣,体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抗美援朝伟大精神。



传承千年古韵 领略文化风采

活动第三站实践团师生走进集安市博物馆,系统参观了“高句丽历史文物陈列”。该陈列共八个单元,依次梳理高句丽的兴衰脉络,呈现其建筑技艺、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军事制度与独特的丧葬文化。成员们在珍贵文物前驻足,深刻感受到这一古代东北少数民族创造的灿烂物质文明,及其对东北亚古代文明进程的重要影响。此次观展不仅拓宽了团队的历史文化视野,也为后续民族文创产品的创意开发提供了丰富素材与灵感。


踏访红色热土 追寻英雄足迹

社会实践的最后一站,实践团来到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该地曾是东北抗日联军重要活动区域,铭刻着先烈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团队沿“抗联小路”徒步,亲身体验抗联战士们当年行军作战的艰辛;崎岖山道间,成员相互扶持,每一步都似与历史对话,愈发体悟今日和平来之不易。随后,大家参观碾盘、地窨子、马架子等抗联遗址,聆听东北抗联英勇事迹,深切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同时,实践团在五女峰也开展生态调研,以青年视角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以“红色吉林”为主线,串联抗联遗址、国门景区及自然公园,形成“历史—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研学路线。团队通过实地踏访革命旧址、调研高句丽文化遗产,系统梳理东北抗联精神与地方特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求,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与生态旅游的融合路径,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文旅融合、服务地方发展的实践方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让红色精神在集安大地上永续传承,让青春之花在新征程中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