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宪法宣传 | 守宪法初心,筑法治根基

作者:浏览:时间:2024-12-2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在第七个国家“宪法宣传周”来临之际,学校大力弘扬宪法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全方位营造校园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浓厚氛围,致力于将法治精神深植师生心中。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从内容上看,它涵盖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比如国家性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例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对国家性质的明确。

从法律效力来讲,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来说,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这也体现了宪法的根本性和稳定性。

二、宪法的内容

除“序言”外,共四章143条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共四章143条。其中,第一章“总纲”规定了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等内容。例如,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三、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四、宪法的重要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确立了国家的政治架构、政权组织形式与基本制度,是国家稳定运行的制度基石,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根本性的框架与准则,确保公权力在合法轨道内有序行使。对于社会而言,宪法是凝聚社会共识、平衡多元利益、化解矛盾冲突的核心规范,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保障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为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公民层面,宪法犹如坚固盾牌,全面保障公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基本权利,如平等权、自由权、选举权等,赋予公民尊严与力量,使公民得以在法治的蓝天下自由追求幸福生活,是公民维护自身权益、参与国家事务的根本依据与坚强后盾。

为弘扬宪法精神,学校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包括宪法主题团日、宪法宣传周活动以及法律知识进校园宣讲等,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利用微视频、媒体账号等阵地进行宣传,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深化对宪法的理解与感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未来将成为法治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培养他们树立宪法精神,有助于法治观念在社会中的传播,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我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大力宣传宪法知识,保证教育深入且多元,通过课程、讲座与学科渗透构建体系,多平台宣传与多样活动营造氛围。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如参观司法机构等,助力其深刻领悟宪法权威,培育宪法意识,让学生成为宪法的忠实守护者与践行者。

共青团吉林工程师范学院委员会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凯旋路3050号

邮编:130052

传真:0431-81790066